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爱和自由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婚姻关系出现问题时,双方当事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权益、利益,却极少去想一想这段婚姻关系里的孩子。
当父母的婚姻关系开始出现问题时,孩子会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目的是拯救父母的婚姻,但做父母的会因为不理解这种行为而训斥孩子,结果孩子在伤害了自己后,再次被父母所伤害。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海灵格曾说过,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会主动的做出一些自我伤害的事情以拯救父母的关系,并且他们自我牺牲的策略往往会取得成功,父母将注意力转移到他们的身上来,不再去理会他们自己的婚姻问题。
案例概况:
一对中年夫妇走进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男方比较内向,从事建筑劳务工作,女方性格外向,较为强势。两人育有一儿一女。男方自述自己在外务工,回家时间少,夫妻交流的少,妻子在与人交往中,和他人产生了暧昧关系,男方认为两人感情破裂,提出了离婚。而女方否认与人有暧昧关系的说法。两人到婚姻登记处进行离婚申请时是两个孩子陪着一起来的,在两人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执的时候,21岁的女儿走过来,大声斥责他们,“你们这样子,我还怎么敢去谈恋爱,怎么敢结婚?”两人的争吵戛然而止……14岁的儿子在不远处一脸木然地看着这一切……
对于家庭,海灵格形容说,健康家庭宛如平地,孩子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而有问题的家庭宛如悬崖,孩子会成长为奇形怪状的树。孩子这样做,目的只是保持家庭的平衡。
每个家庭都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再完美的父母也会有矛盾,那么当孩子这个家庭的保护神在这种时候去做自我牺牲,父母该怎么对待呢?重要的一点是要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善意,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懂他的意思,同时又要告诉孩子是爸爸妈妈自己的问题,不关他的事情,孩子做出自我伤害行为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这样一来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同时又明白了他们的牺牲行为是错误的,就会放弃这种错误的努力。
但问题是大多数时候,父母中的一方为了在婚姻战争中得到盟友会主动将孩子拉进问题的漩涡。
案例中女孩就是被父亲拉拢的一方,她是家庭问题的保护神,只不过她是被爸爸拉进来的,她爸爸不断向她倾诉自己的苦恼,因为女孩的呵斥,拿自己未来的婚姻质问父母,这场家庭战争暂时停止了,他们才转过来关注思考女儿的问题。
婚姻关系中的孩子要学会尊重,如果能真正明白并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那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尊重。如果父母关系出现问题,作为孩子,尊重父母,直面他们自己的问题。无视或扭曲问题对整个家庭并无益处,幼小的孩子无法自己学会这一点,做父母的可以认真和孩子沟通。
一段婚姻关系无法维系,在冷静期后依然做出离婚的决定时,请双方仔细想想,是否真正考虑过孩子受伤的心,是否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是否在乎过孩子不安的情绪和心理感受,甚至有些孩子在父母无休止的打骂声中成长,这种恶劣的婚姻状况,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婚姻观、家庭观、道德观。
虽然父母离婚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是我们都明白离婚不是错,没了感情的婚姻,离婚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强硬的绑在一起对谁都不公平,每个人都有重新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对孩子来说,离婚可能是其一生都无法愈合的伤口。
如果还爱孩子,那么离婚的时候就少些指责、少些谩骂,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如果确实无法继续生活,那么抚养孩子的家长也要积极地引导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正能量,让孩子能够在阳光的氛围中成长,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让孩子学会成熟的爱,从家庭的牵连中释放自己,实现父母对自己深层的期待与希望,孩子越好,父母也越好。